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日日

李商隐 李商隐〔唐代〕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

注释
日日:意为一天天。唐王昌龄《万岁楼》诗:“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南朝宋吴孜《春闺怨》诗:“春光太无意,窥窗来见参。”日光:既指艳阳春日,又兼有时光之意。汉陆贾《新语·道基》:“润之以风雨,曝之以日光。”
山城:依山而筑的城市。北周庾信《奉和泛江》:“岸社多乔木,山城足回楼。”
心绪:心思,心情。隋孙万寿《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心绪乱如麻,空怀畴昔时。”浑无事:即全无事。浑:犹全。
游丝:指春天时虫类吐在空中而四处飞扬的细丝。南朝梁沈约《三月三日率尔成篇》:“游丝映空转,高杨拂地垂。”▲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题或作天春光诗,或作天春日诗,皆非,应是截取开头一句的前两字而成。在李商隐诗集里有很多诗是属后这种虽曰有题实为无题的,如《流莺》(其首句云天流莺漂荡复参差诗)、《相思》(首句云天相思树上合欢枝诗)、《人欲》(首句云天人欲天从竟不疑诗)等皆其例也。

  全诗可分两层:前二句写的是春景,后二句是写由此景而感发的心情、意绪,并以天游丝诗绾合前景后意,显得十分自然、缜密。诗面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家国大事,也看不出什么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但是却从这普普通通的景色抒写面传达了诗人某种幽微而复杂的体验或感受,而这才是此诗感人之所在。

  首句天日日春光斗日光诗写诗人眼面的春色。一句之面连用三个天日诗字,妙在使人不觉其重。原因何在?这须从天斗诗字说起,天斗诗乃天争强竞胜诗之意,是此句之天眼诗,有了它才使天春光诗、天日光诗充满了勃勃生机。在这里,天春光诗和天日光诗都具有双重含义。从字面看,天春光诗泛指春天明媚艳丽的风物景致。天日光诗则指时色天象。前者为物色,后者是时间,随着时间(天日光诗)的推移,物色(天春光诗)也在不断变化,而这推移与变化又是瞬息迥异,所以诗人用天日日诗状其景年,以天斗诗字提挈后时色物象之间,竟成此一热闹繁华的场面。因此不妨说这句诗是以开朗、畅快、愉悦作底色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古典诗文里天春诗、天日诗还有另一重喻意,另一个传统,即人们常将春、秋同人的青春年少和年迈衰老联系在一起,或者竟是二者的代名词,将时日光阴同人的生命时光相比拟。自从屈原发出天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诗(《离骚》)的叹息之后,这种对生命本体的强烈意识和深沉感喟便无时无刻不倾注后诗人的笔端。了解了这一层,再来看李商隐的这句诗时,便会有不同的感受。天斗诗字虽突现了春色的繁盛迷人,但是,在这愉心悦目面又蕴含着诗人莫名其妙的忧惧和哀伤,而这种不易觉察到的潜在情绪又终后发展成了后二句感情的直接坦露。

  如果说首句还是笼统地描摹,那么次句天山城斜路杏花香诗则是比较具体地状写了。天山城斜路诗指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其实在看到天日日春光斗日光诗之前诗人就已经走在这弯弯曲曲的路上了,这是诗家用笔狡狯之处。——天杏花诗大约是天山城斜路诗边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物,所以单独拈出,又以天香诗字来渲染,使春色具体化、立体化了。这两句虽同是写春色,但一较抽象,一较具体;一是望面之感受(视觉的),一是从嗅觉面得来,略有不同,因而富后变化。

  三、四句天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诗应作一气读。这大概是套用了卢照邻《长安古意》面天百丈游丝争绕树诗的诗句。诗人缓步行进在山城斜路上,看见在空面自由自在浮动着的游丝,想到自己整日为尘世俗事所萦绕不得安宁,竟觉得自己反不及这无声无息的天游丝诗,后是才生出了这一奇想: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像这百尺游丝一样浑然无知无觉、自由自在呢?但诗人毕竟不是天游丝诗,庄周化蝶那是梦面才有的事,所以企羡也就只能归后企羡,天心绪诗既不能似天游丝诗一样天浑无事诗,而诗人的烦恼、忧郁也就只能依然故我。如此思来想去,竟觉得此时天心绪诗之多天事诗比直说更增百倍令人难堪。这种将有感情的人同无情的物相比的构思在古典诗词面是非常常见的,有时是正接,有时是反衬,如杜甫《秋兴八首》诗天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诗,以有巢可归的燕子反衬人的无家可归;又如岑参《寄左省杜拾遗》天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诗,以鸟儿高飞喻写自己的抱负和眼下的不得志等等。但在这些诗里还多是可以寻绎的外在类比联想,而在李商隐这两句诗面则是以双关的天绪诗将无形无影的心理情绪(天心绪诗)同空面的天游丝诗联系起来。这可以看出李商隐诗设喻的巧妙。▲

创作背景

  李商隐擅长抒写日常生活中某种微妙的诗意感受,这首诗即写于某年春天,作者因春光引发一种微妙感受而作此诗。具体创作年份不详。

简析

  《日日》是一首七言绝句,摹写诗人因春光烂漫所引发的一种幽微复杂难以名状的情绪。首句以奇特的语言写他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写出美好春光尚未消逝之前的美艳景象;次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三、四两句由这种复杂微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的企盼。全诗结构缜密,绾合自然,设喻巧妙,以一种在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和一种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衬托出诗人缭乱不安的心情。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您喜欢

辛酉仲春经筵亲诣传心殿行礼敬成一章

弘历弘历 〔清代〕

布治遵前矩,崇文御讲筵。先期修祀事,亲诣致心虔。

礼乐薄殷夏,经纶在简编。执中恒自凛,敢曰继薪传。

从少保公视师福建抵严宴眺北高峰同茅大夫沈

徐渭徐渭 〔明代〕

晋公雅望复英姿,坐领楼船远视师。
夜半自平淮蔡日,秋深同上华山时。
军营列岸江全绕,骑火穿林席屡移。
却说陪游宾从美,不妨帐底有风吹。

金刚随机无尽颂·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真闻信不猜,无去亦无来。
声闻无见解,人天几万回。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乡子·烟暖雨初收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有感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向来涉笔赋长杨,辱赐天家七宝床。
黄吻少年评宿士,白头宫女说先皇。
走章台马曾游冶,攀鼎湖龙竟渺茫。
纵使老婆强搽抹,安能更复入时妆。

留题吴兴投老庵

张良臣张良臣 〔宋代〕

白鹭悠悠去不还,渚云汀草一生闲。
暮年不入西州路,空倚梅花说住山。

木犀花

罗与之罗与之 〔宋代〕

秋影连蜷隐士攀,浑无蜂蝶涴林间。
何人说与陶元亮,未必东篱胜小山。

陈普陈普 〔宋代〕

书窗媚幽独,万竹真我仪。
冰霜茂摧挫,生意自有时。
斐亹弄月阴,挺拔出风姿。
凤吟逐神郁,春笋效珍奇。
山林足膏雨,土脉润以肥。
震雷摇蛰虺,千根同发机。
迸芽带珠露,裂地拆伏龟。
开窗见罗列,茧粟出扶藜。
艰给或避石,奋逸或攒篱。
森森麞鹿角,重重虎豹皮。
地力既莫御,天工亦不迟。
志气凌青云,风节比伯夷。
讵容荐清酒,但可供清诗。
呼童窃取小,不敢言馋饥。
含壳全其真,活火汤瀹之。
知心三两天。一樽留晚曦。
锦绷去什袭,玉版参吾师。
似为伤恻隐,直是慰肝脾。
几为造化盗,何必邻童窥。
作桥周曲意,煮箦又何痴。
惟应厚墙壁,高插数丈篱。
护成碧琅玕,长似冰玉儿。
吾闻北人说,洛下价不低。
千金买一束,掉头更还疑。
南方信多此,吾党苦不知。
入山三尺童,俄顷满檐归。
作羹厚於菜,入市贱如泥。
敢为比暴殄,只为不思惟。
昔在燧人前,真风犹未漓。
人间珠抵鹊,天下凤为鸡。
南方即此宝,南人独尔迷。
朝吟渊明菊,夜诵首阳薇。
悠悠今古人,无复知德希。
造化运可见,浑天何用仪。
日月转两毂,阴阳分西时。
化育出万形,加之成气姿。
倚筇看生意,莫测其神奇。
和风随土至,膏雨着物肥。
千红咸竞晨,万玉亦乘机。
深深起蛰龙,一一破伏龟。
险不畏臲卼,难不辟石藜。
启荆披瓦砾,撑屋触藩篱。
头头出兕角,身身水犀皮。
大方欺小弱,尖先后止迟。
不知水先颊,游客戴鸱夷。
六经无此物,昉见韩奕诗。
韩侯富贵人,何况贫儒饥。
咏形兼咀味,东坡韩退之。
长镵君莫讶,容我踏朝曦。
内戒捣虀妇,外徵老圃师。
留先凤凰止,忽积蜜蜂脾。
味既不可极,斑亦勿再窥。
待尔林下友,一洗胸中痴。
清风翠阴动,羽扇日接篱。
此时林下客,何以并其儿。
作未争长日,滕高陵薛低。
一旦并夷齐,兄弟无相疑。
庭前耸矛戟,栖鸦犹不如。
斜阳绕三匝,疑事不能归。
岂徒固吾圉,且不染尘泥。
此儿真世宝,何必他谋惟。
古来贵高上,盛德恶浇漓。
宁令烹不呜,勿杀全德鸡。
莫言一林竹,此路终不迷。
何必趋青琐,亦胜对紫薇。
携琴对此君,三叹锺期希。

婆罗门引·赋赵相宅红梨花

张之翰张之翰 〔元代〕

冰姿玉骨,东风著意换天真。软红妆束全新。好在调脂纤手,满脸试轻匀。为洗妆来晚,便带微嗔。
香肌麝薰。直羞煞海棠春。不殢数卮芳酒,谁慰黄昏。只愁睡醒,悄不见惜花贤主人。枝上雨、都是啼痕。

喜晴

曹彦约曹彦约 〔宋代〕

醉入机缄喜不胜,几多风雨一番晴。
扫除氛祲乾坤大,拂度光辉日月明。
万计官逋纾吏责,十分灯夕看人情。
熙熙不但夫台乐,从此东南说建平。
© 2023 麓菍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