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司马光〔宋代〕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本来出身在卑微之家,世世代代以清廉的家风相互承袭。我生性不喜欢奢华浪费。从幼儿时起,长辈把金银饰品和华丽的服装加在我身上,总是感到羞愧而把它们抛弃掉。二十岁忝中科举,闻喜宴上独有我不戴花。同年中举的人说:“皇帝的恩赐不能违抗。”于是才在头上插一枝花。一辈子对于衣服取其足以御寒就行了,对于食物取其足以充饥就行了,但也不敢故意穿脏破的衣服以显示与众不同而求得好名声,只是顺从我的本性做事罢了。一般的人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好。回答他们说:“孔子在说:‘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因为节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而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哎,真奇怪啊!”

  近年来的风气尤为奢侈浪费,跑腿的大多穿士人衣服,农民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担任群牧司判官,有客人来未尝不备办酒食,有时行三杯酒,或者行五杯酒,最多不超过七杯酒。酒是从市场上买的,水果只限于梨子、枣子、板栗、柿子之类,菜肴只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餐具用瓷器、漆器。当时士大夫家里都是这样,人们并不会有什么非议。聚会虽多,但只是礼节上殷勤,用来作招待的东西虽少,但情谊深。近来士大夫家,酒假如不是按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菜肴假如不是远方的珍品特产,食物假如不是多个品种、餐具假如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宾客好友,常常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经办聚集,然后才敢发信邀请。如果不这样做,人们就会争先责怪他,认为他鄙陋吝啬。所以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有权势的人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担任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建住房,厅堂前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过身。有人说地方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着说:“住房要传给子孙,这里作为宰相办事的厅堂确实狭窄了些,但作为太祝祭祀和奉礼司仪的厅堂已经很宽了。”参政鲁公担任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是在酒店里找到他的。入朝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的,他据实回答。皇上说:“你担任清要显贵的谏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鲁公回答说:“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餐具、菜肴、水果,所以就着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更加敬重他。张文节担任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从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告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像这样俭省,您虽然自己知道确实是清廉节俭,外人有很多对您有张文节像公孙弘盖布被搞欺诈的讥评。您应该稍微随从一般人的习惯做法才是。”张文节叹息说:“我现在的俸禄,即使全家穿绸挂缎、膏梁鱼肉,怕什么不能做到?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身躯难道能够一直活着?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死去,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奢侈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导致无存身之地。哪如无论我做官还是罢官、活着还是死去,家里的生活情况都永久如同一天不变呢?”唉!大贤者的深谋远虑,哪是才能平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所有品德共有的;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使家室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的品德共有的特点。”如果奢侈就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

  过去正考父用饘粥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此推知他的后代必出显达的人。季文子辅佐鲁文公、宣公、襄公三君王时,他的小妾不穿绸衣,马不喂小米,当时有名望的人认为他忠于公室。管仲使用的器具上都精雕细刻着多种花纹,戴的帽子上缀着红红的帽带,住的房屋里,连斗拱上都刻绘着山岳图形,连梁上短柱都用精美的图案装饰着。孔子看不起他,认为他不是一个大才。公叔文子在家中宴请卫灵公,史鰌推知他必然会遭到祸患,到了他儿子公叔戌时,果然因家中豪富而获罪,以致逃亡在外。何曾一天饮食要花去一万铜钱,到了他的孙子这一代就因为骄奢而家产荡尽。石崇以奢侈靡费的生活向人夸耀,最终因此而死于刑场。近代寇莱公豪华奢侈堪称第一,但因他的功劳业绩大,人们没有批评他,子孙习染他的这种家风,现在大多穷困了。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上面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自身应当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注释
1、训俭示康:阐释节俭(对于“立名”的重要意义)给康看。训,训释、解释。
2、寒家:指门第低微,余资少。
3、清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清正廉洁的家风。
4、华靡:生活豪华奢侈。
5、乳儿:幼儿。
6、长者:长辈。
7、羞赧:害羞。
8、忝科名:名列进士的科名。
9、同年:同榜登科的人。
10、簪:插、戴。
11、充腹:吃饱。
12、垢弊:肮脏破烂的衣服。
13、矫俗干名:故意用不同流俗的姿态来猎取名誉。
14、顺吾性:顺从我的天性。
15、俭素:节俭朴素。
16、固陋:浅陋。
17、病:缺点。
18、与其不逊也宁固: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不逊,骄傲。
19、约:节俭。
20、鲜:少。
21、志于道:有志于追求道。
22、未足:不值得。
23、议:议论
24、诟病:讥议、批评。
25、异:奇怪。
26、近岁:指宋神宗元丰年间。
27、走卒:当差的。
28、丝履:丝织的鞋。
29、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
30、群牧:主管国家马匹的机构。
31、置酒:摆酒席。
32、皆然:都这样。
33、非:认为不对。
34、会:聚会。
35、礼勤:礼意殷勤。
36、物薄:食物简单。
37、内法:内宫酿酒之法。
38、远方珍异:来自远方的奇珍异果。
39、品:种类。
40、营聚:张罗、准备。
41、发书:发出请柬。
42、苟或:如果有人。
43、鄙吝:吝啬。
44、随俗靡:跟风随俗。靡,倾、倒。
45、颓弊:败坏。
46、居位者:有权势的人。
47、忍:忍心。
48、厅事:办公或接待宾客的厅堂。
49、旋马:马转身。
50、隘:狭窄。
51、诚:确实。
52、太祝奉礼:太常寺的两个官职,主管祭祀。常由功臣子孙担任。
53、得于酒家:在酒馆找到。
54、所来:从何处来。
55、以实对:把实情说出。
56、卿:皇帝对大臣的称呼。
57、清望官:尊贵而有名望的清官。
58、酒肆:酒馆。
59、就:借着。
60、觞之:请人喝酒。
61、无隐:坦言,不隐瞒。
62、益:更加。
63、自奉养:自己生活享受。
64、掌书记:唐朝官名,相当于宋代判官,故以此代称。
65、所亲:“所”字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这里相当于名词性短语,意为“所亲近的人”。
66、清约:清廉节约。
67、从众:和众人一样。
68、锦衣玉食:即“衣锦衣,食玉食”,穿高贵的服装,吃珍贵的食品。
69、顾:但。
70、顿:马上。
71、失所:无存身之地。
72、庸人:凡人,平常人。
73、共:通“同”,大。
74、寡欲:欲望很少。
75、不役于物:不受外物的牵扯、制约。
76、直道而行:行正直之道,指任何事情都敢于诚实不欺地去做。
77、小人:指普通百姓。
78、谨身节用:约束自己,节约用度。
79、远、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使……丰。
80、枉道:不按正道行事。
81、速祸:招致祸患。速,招。
82、多求:多方搜求。
83、妄用:浪费。
84、居官:做官时。
85、贿:贪赃受贿。
86、居乡:不做官时。
87、其后:他的后代。
88、达人:显达的人。
89、以为忠:认为他忠于公室。
90、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91、纮:帽带
92、山节:刻有山形的斗拱。
93、藻棁:用美丽图案装饰的梁上短柱。棁,梁上的短柱。
94、享:宴请。
95、及祸:遭到祸患。
96、得罪:惹上罪名。
97、出亡:逃亡别国。
98、骄溢:骄横豪奢。
99、倾家:丧失全部家产。
100、夸人:炫耀。
101、卒:终于。
102、东市:刑场。
103、冠:领先。
104、习:染上。
105、立名:树立名声。
106、遍数:全部列举
107、非徒:不仅。
108、身:自身。
109、服行:实行。▲

文言知识

一、一词多义
1、靡:
靡1汝吾性不喜华靡奢侈  
靡2汝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浪费
靡3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倒下

2、类:
靡1汝走卒类士服    大抵、大都
   靡2汝枣、柿之类    种类

3、服:
靡1汝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靡2汝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穿
 靡3汝汝非徒身当服行 从事
 靡4汝走卒类士服穿衣服

4、非:
靡1汝人不相非  讥评,靡意动汝认为不对
 靡2汝酒非内法  不是
靡3汝汝非徒身当服行 不

5、数:
靡1汝会数而礼勤 屡次
 靡2汝常数月营聚 几、几个
 靡3汝不可遍数   一一列举

6、为:
靡1汝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作为.当作
  靡2汝参政鲁公为谏官 担任
  靡3汝自为乳儿  是
  靡4汝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是

7、多:
靡1汝侈则多欲   使……增多
 靡2汝今多穷困   大多
 靡3汝多不过七行 最多

8、乃:
靡1汝乃簪一花   才
 靡2汝人乃以俭相诟病  却,竟然

9、少:
靡1汝公今受俸不少    不多
 靡2汝公宜少从众 稍微

10、以:
靡1汝世以清白相承   介词,用
  靡2汝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介词,把
  靡3汝以约失之者鲜矣 介,因为
  靡4汝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目的连词,来
  靡5汝问其所来,以实对   介,按照

11、身:
靡1汝身岂能长存   身体
   靡2汝汝非徒身当服行    自身,自己

12、及:
靡1汝岂庸人所及哉 赶上,追上
   靡2汝及戌    到,至

13、病:
靡1汝吾不以为病   缺陷,毛病
   靡2汝今人乃以检相诟病  责备

14、虽:
靡1汝虽不能禁    即使
  靡2汝公虽自信清约虽然
  靡3汝虽举家锦衣(食   即使

15、常:
靡1汝顾人之常情   通常
   靡2汝身岂能常存   永久的
   靡3汝常数月营聚   通常、往的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靡1汝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靡穿汝
靡2汝以约失之者鲜矣    靡犯错误汝
靡3汝士志于道   靡立志、有志汝
靡4汝故就酒家觞之    靡请人喝酒汝
靡5汝而耻恶衣恶食者  靡穿恶衣汝靡吃恶食汝
靡6汝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靡盖布被汝
靡7汝虽举家锦衣(食  靡穿锦衣汝靡吃(食汝
靡8汝妾不衣帛    靡穿汝

2、名词作状语
靡1汝常数月营聚  靡用几个月汝
靡2汝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 靡用饘粥汝
靡3汝何曾日食万钱   靡每天汝

3、形容词作动词
靡1汝枉道速祸 靡不走正道、走邪路汝
靡2汝上以无隐,益重之    靡器重汝

4、形容词作名词
靡1汝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靡肮脏破烂的衣服汝
靡2汝果、肴非远方珍异靡珍贵奇异的品种汝

5、使动用法
靡1汝器皿非满案    ( 使……摆满 )
靡2汝食取充腹  ( 使……填满 )
靡3汝小人寡欲则庇谨身节用 靡使……谨慎汝
靡4汝远罪丰家  靡使…远离汝靡使…丰裕汝
靡5汝败家丧身  靡使……破败汝
靡6汝侈则多欲  靡使……增多汝
靡7汝至孙以骄溢倾家 靡使……用尽汝

6、意动用法
靡1汝而耻衣恶食恶者 靡以……为耻汝
靡2汝人不相非也   
    靡以……为坏,认为不对,非议汝
靡3汝人争非之   
    靡以……为坏,认为不对,非议汝

三、特殊句式
1、判断句
靡1汝 俭,德以共也;侈,恶之大也。
靡2汝 共,同也。

2、被动句
靡1汝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3、定语后置句
靡1汝士志于道而而耻衣恶食恶者。

4、宾语前置
靡1汝何患不能?
靡2汝是以居官必贿。
靡3汝人莫之非。

5、介宾短语后置
靡1汝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靡2汝酒酤于市
靡3汝治居第于封丘门内   
靡4汝得于酒家
靡5汝奈何饮于酒肆?
靡6汝一旦异于今日

6、省略句
靡1汝长者加靡之汝以金银华美之服
靡2汝吾不以靡之汝为病
靡3汝未足与靡之汝议也   
靡4汝得靡之汝于酒家
靡5汝石崇以奢靡夸靡于汝人
靡6汝卒以此死靡于汝东市
靡7汝当以靡之汝训汝子孙 
靡8汝使靡之汝知前辈之风俗云。
靡9汝君子以靡之汝为忠
靡10汝靡真宗汝问其所来,靡鲁公汝以实对
靡11汝石崇以奢靡夸靡于汝人

创作背景

  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社会风俗习惯日益变得奢侈腐化,人们竞相讲排场、比阔气,奢侈之风盛行。为使子孙后代避免蒙受那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司马光特意为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以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

鉴赏

  第一段说明作者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华靡,崇尚节就;虽受世人讥笑,自己却不以为病。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先交代笑自己的家世,说明勤就持家是他们家一贯的作风,这就为结尾教训儿孙应当厉行节约,以保持优良家风作好笑铺垫。接法列举三个事例说明自己不喜欢奢靡的性格与作风;一是从幼儿时起,就不喜欢穿法金银华美之服;二是考中进士,参加闻喜宴时,独不戴花,经同年规劝,乃簪一花;三是平生布衣蔬食,但求蔽寒果腹,在遭到别人的讥笑时,也不以此为缺陷。文章是写给儿辈看的,在文中列举自己的生平事迹,现身说法,亲切动人。

  第二段慨叹近年风间侈靡,与宋朝初年大不相同,然后说居高位的人不应随波逐流。作者开始就列举风间奢靡的具体表现:一是衣法日尚华丽;二是饮食趋向精细丰腴,以宋初士大夫家宴客情况与近年士大夫家宴客情况来对比说明。衣食固已如此,其余自可想见。列举两点以赅其余,起到笑举一反三的作用。最后以一个反诘句,对居高位者随波逐流的做法,委婉地进行笑批评。

  第三段举出宋朝初年三、鲁、张三人崇尚节就的言行加以表扬,赞叹大贤的深谋远虑,非庸人所能及。作者在指出近年风间侈靡以后,又举出宋初大贤的节就事例来反衬近年与宋初风间习惯的不同。宰相三沆居第厅事前仅容旋马,他并不以为太隘,反而认为这里作为太祝祭祀和奉礼司仪的地方已经很宽笑。参政鲁宗道,由于家贫无肴果,只好宴客于酒家。张知自从当笑宰相以后,生活享受仍和在河阳作节度判官时一样。这这三个人都身居高位而能励行节约,保持勤就作风。这样的深谋远虑,深为作者叹服。

  第四段引用御孙的话加以解说,从道理上阐明就和侈必致的后果。上述以近年风间的侈靡与宋初大贤的节就对比,从正反两面来突出近年风间侈靡的程度。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引用笑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的话,指出节就是有德之人所共同具有的行为。人们生活就朴笑那么私心杂念也就少笑。人们生活奢侈笑,私心杂念也就多笑。所以,他们做官时就必然受贿,在乡间为民时,就必然盗窃他人的财物。这就从道理上阐明笑节就和奢侈必然导致的后果。就和侈的利害关系,也就不言而喻笑。

  第五段再以正反两面的事实为证,连举六个古人和当代人的事迹,说明就能立名,侈必自败。最后以训词收束全篇。

  文章先叙述自己素来以节就朴素为美德,对别人的讥笑不以为然,并说自己并非故作不同流间而沽名钓誉,乃顺应自己的性情;又追忆天圣年间士大夫往来宴聚普遍尚就的旧事,慨叹近日愈趋侈靡的风气;接法以本朝有识之士的就朴美德为例,说明“由就入奢易,由奢入就难”;再引述古人的遗训,分析“就”与“侈”的得失利弊;最后以古人就、奢的历史事实,阐明就能列名得福,奢必招祸自败,勉励子孙行就戒奢,保持家风。所论虽是为子孙后代保全身家性命法想,但于后世颇具教益。全文平实自然,明白如话,广征博引,说理透彻。虽是告诫后人,却不板法严肃面孔正面训诫,而是以老人回首往事、今昔对比的亲切语调信笔写来,未经心组织而自然成理。▲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猜您喜欢

借朱约山韵就贺挂冠

文天祥文天祥 〔宋代〕

身健尚堪松下饭,眼明正好橘中棋。
青山有约当朱户,白首何心上彩闱。
栗里田园供雅兴,午桥钟鼓赏清时。
晚来倦客秋江上,坐看半天黄鹄飞。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张徐州谡

范云范云 〔南北朝〕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来归。
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
傧从皆珠玳,裘马悉轻肥。
轩盖照墟落,传瑞生光辉。
疑是徐方牧,既是复疑非。
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闱?
恨不具鸡黍,得与故人挥。
怀情徒草草,泪下空霏霏。
寄书云间雁,为我西北飞。

蓦山溪

朱敦儒朱敦儒 〔宋代〕

元来尘世。放著希奇事。行到路穷时,果别有、真山真水。登临任意,随步白云生,三秀草,九花藤,满袖琼瑶蕊。
何须麴老,浩荡心常醉。唱个快活歌,更说甚、黄粱梦里。苍颜华发,只是旧时人,不动步,却还家,处处新桃李。

壬辰书事赠别钟淑濂张伯任

冯琦冯琦 〔明代〕

世事亦何常,惨舒递相荡。
今日非昨日,回首一惆怅。
圣人久在宥,君子始用壮。
漫同贾生哭,实恃汉文量。
日月岂不照,雷霆未敢抗。
其日风尘昏,黄云自飞飏。
侍臣尽改服,缇骑纷持杖。
矫矫山阴公,尺牍还内降。
庭蓄留侯策,帝厌王陵戆。
赤舄将去国,白麻别命相。
省垣及选部,一时尽屏放。
就中谁最贤,钟张尤倜傥。
两生躯干小,气欲排峦嶂。
新从上谷来,胆落临边将。
豺狼尽已屏,藜藿谁敢傍。
古来直节士,大半投炎瘴。
至尊多优容,忍使居一障。
视汝舌尚在,幸汝身无恙。
莫忘国士遇,宁同庶人谤。
所惜正士去,满朝气凋丧。
从兹天厩马,静立含元仗。
居然言路塞,兼虞祸机酿。
傅言半疑信,蓄意多观望。
稽首辞九庙,尚欲徼灵贶。
国本苟不摇,宁使臣言妄。
謇予非诤臣,执经侍帷帐。
吏隐类方朔,谏说慕袁盎。
威颜尚不接,肝胆终难谅。
知无匡世资,三山行将访。

送除景说归三衢

高斯得高斯得 〔宋代〕

秋风吐商气,庭树慽以飞。
美人悼时节,去意不可鞿。
朋阴傲排荡,晨光弄熹微。
灵修岂敢怨,浩荡终难依。
岐分蹈一失,决此存亡机。
僵株擢新稊,倏忽成十围。
阳阸人所愿,苍天讵能违。
蹇予於夫子,亮节深所希。
取舍既共是,排拫亦同非。
岂伊桐江上,裴回送将归。
时危抱深感,人远伤遐睎。
国家福未艾,祖宗临孔威。
愿子崇明德,桑榆借光辉。

送何同叔赴湖南漕

彭龟年彭龟年 〔宋代〕

畴昔登贤书,夫子持文衡。
每见辄忽别,问端不能更。
一从齿周行,后先佐司成。
未几奉辟书,复接台中评。
词色陶春和,风味浥秋清。
人生事好乖,岁晚意始倾。
云何千里去,一节湘中行。
留行我无说,脱去公方荣。
人言转输重,我视锱铢轻。
望之拾遗愿,公岂少此情。
向来否泰疏,上亦知忠诚。
公身有内外,公意无亏盈。

千秋岁引·词赋伟人

佚名佚名 〔宋代〕

词赋伟人,当代一英杰。信独步儒林蟾宫客。名登雁塔正青春,更不历郡县徒劳力。即趋朝,典文衡,居花掖。得俦词科推第一。便掌丝纶天上尺。见说庆生辰,当此日。翠蓂三四叶方新,朱明正属清和节。行作个,黑头公,专调燮。

远斋作十二辰歌见赠且帅同作

赵蕃赵蕃 〔宋代〕

虫臂鼠肝能几许,何如径驾牛车去。
虎头未必果痴绝,死穴旧来输狡兔。
先生端是人中龙,为蛇画足吾何功。
士穷有愧食谷马,况乃烂羊关内封。
春风开花到猴李,白酒黄鸡思下里。
赋因狗监笑相如,猪肝不食宁为说。

白鹭

唐庚唐庚 〔宋代〕

说与门前白鹭群,也宜从此断知闻。
诸君有意除钩党,甲乙推求恐到君。

夜飞鹊

刘辰翁刘辰翁 〔宋代〕

何曾见飞渡,年又年痴。今古相望犹疑。朱颜一去似流水,断桥魂梦参差。何堪更嗟迟暮,听旁人说与,此夕佳期。深深代籍,盼悠悠、北地胭脂。谁寄扬州破镜,遍海角天涯,空待人归。自小秦楼望巧,吴机回锦,歌舞为谁。星萍耿耿,算欢娱,未省流离。但秋衾梦浅,云闲曲远,薄命同时。
© 2023 麓菍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