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代〕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静安八咏录三 其一 陈桧
钱岳 〔元代〕
上方双桧郁岧峣,不逐祯明玉树凋。云拥鹤巢溟海暗,火枯龙骨艮宫摇。
深根入地应千尺,老干擎天已十朝。夜半木精听说法,昔年亡国恨都消。
金鼎一溪云 本名巫山一段云 赠孙志道王居
王丹桂 〔金朝〕
文殊大士为龙女说法赞
释师范 〔宋代〕
感旧
彭秋宇 〔宋代〕
木兰花慢·翠微亭上醉
王奕 〔元代〕
出游
陆游 〔宋代〕
和陶影答形
吴芾 〔宋代〕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韦庄 〔唐代〕
送赵晦之丞彭泽
楼钥 〔宋代〕
行宫
文天祥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