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二十二年元旦

鲁迅 鲁迅〔近现代〕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里又新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云雾弥膜笼罩住高山峻岭,将军们躲进岩洞发的施令;国民党战机轰炸把村落夷为平地,遭受杀戮的全是无辜百姓。
上海的租界依然歌舞升平,没有轰炸用不着胆战心惊;吃饱了牛排色翅红茶绿酒,打牌声里混过了又一的春。

注释
二十二年:指民国二十二年,即1933年。《鲁迅日记》1933年1月26日:“又戏为邬其山生书一笺(云封胜境护将军)……已而毁之,别录以寄静农。邬其山,即内山完造;静农,即台静农。
云封:云雾弥漫、笼罩的意思。高岫(xiù):山峰、山峦。暗指江西庐山。护:保护。将军:指国民党蒋介石。1932年5月,蒋介石在庐山设立“剿共”总部,亲任总司令,召开反共会议,动员五十万军队,进行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霆击:雷霆轰击。寒村:贫穷的农村。下民:小民,老百姓。
租界: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租借”给他们统治管辖的地区。这里指上海的各国租界。▲

创作背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二省。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代表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上海停战协定。面对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和不抵抗,国民政府官员的争权夺势、腐败和对民众的压制,以及上海十里洋场、租界内人们的醉生梦死,鲁迅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赏析

  这首诗,开头一联是对偶,“护将军”和“灭下民”相对,正说明“灭下民”的罪魁祸首是那个“将军”,是那个在云封高岫上的“将军”,矛头指向国民党首脑蒋介石,是极为有力的。“高岫”原作“胜境”,“胜境”只指名胜风景,显不出是庐山,改作“高岫”,就把庐山突出出来了。“霆落”改成“霆击”,用“落”是从上而下,用“击”是有意的轰击,又突出“灭下民”的罪恶。“戮下民”是屠戮下民,改为“灭下民”,是歼灭百姓,有全部消灭的意思,更其显出他们的罪恶用心。“到底”原作“依旧”,依旧是照旧,不如到底的更为有力。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鲁迅推敲修改的功夫,使得用词更为精确有力,更为生动。

  “到底不如租界好”是有力的讽刺。在国民政府实施轰炸、屠杀人民的时候,托庇于洋人势力的租界上的高等华人,还在醉生梦死,寻欢作乐,所以也对他们进行讽刺。诗人以强烈的讽刺,揭露了国民政府在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国难当头之际,却抱着“不抵抗主义”,挟带金银财宝躲进租界,依然“方城为戏”,“麻雀取乐”,为非作歹。“住在租界里的人是有福的”(《天上地下》),鲁迅运用反语,指出了国民政府奴颜婢膝,甘当亡国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精神状态。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叙事,准确有力,饱含愤怒,后两句,寓揭露于讽刺,以讽刺代怒斥,改“依旧为“到底”,更深刻地揭露了国民政府的本质。▲

猜您喜欢

西湖次弟润之韵

刘过刘过 〔宋代〕

旧说西湖好,春来更一游。
林逋山际宅,苏小水边楼。
行密柳堤闹,树多花影稠。
天堂从此去,真个说杭州。

薛家塘

李士会李士会 〔宋代〕

自古杀忠良,多用巧中伤。
不驱飞作鬼,那得桧封王。
有士冤狴犴,无辜忤庙堂。
至今流斥地,人说薛家塘。

依韵奉和司徒侍中视河惬山

强至强至 〔宋代〕

闻昔兹山运土成,喜情比屋与连营。
可怜事出三王后,不得亲逢伯禹名。
邻国一朝罹暴水,相君先虑护严城。
他时人说公来日,应记初更月旦评。

怀旧二首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童蒙颇慕舞雩乐,老病犹参立雪碑。
愧我高年成后殿,输他半夜得单传。
著书有子诠中说,覆瓿无人守太玄。
董薛程仇皆已矣,萤窗谁共辑遗编。

读书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读书不厌勤,勤甚倦且昏。
不如卷书坐,人书两忘言。
兴来忽开卷,径到百圣源。
说悟本无悟,谈玄初未玄。
当其会心处,只有一欣然。
此乐谁为者,非我亦非天。
自笑终未是,拨书枕头眠。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庭芳·促织儿

张鎡张鎡 〔宋代〕

月洗高梧,露漙幽草,宝钗楼外秋深。土花沿翠,萤火坠墙阴。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惜余春慢 徐金桥主政集同人于尺五庄饯春

黄燮清黄燮清 〔清代〕

小雨清尘,微阳催暖,暗绿天涯烟草。花随燕堕,客为莺来,幽径乱红难扫。

惆怅朱檐画廊,如此芳时,倚栏人少。剩隔溪蝴蝶,参差装点,夕阳词稿。

曾记得、陌上寻钿,湖边沽酒,艳说苏堤春好。罗裙梦里,玉板尊前,忽忽旧愁颠倒。

重听清歌曼声,振触无聊,那回情抱。况东风亭馆,飞残香絮,柳阴深了。

向秀

徐钧徐钧 〔宋代〕

心慕庄书善说玄,发明奇趣理昭然。
世人窃取公遗论,却把前言作己言。

送僧自总

王令王令 〔宋代〕

吾病不喜语,客来佰寒暄。
颊舌且不能,况事交字间。
彼总乃吾旧,不见今三年。
一日踏我门,告我将南迁。
问之行所止,其去何由缘。
言方学从师,惜以日月闲。
将求佛所宗,就乞世未传。
浮舟江海波,蹀屣山岳颠。
行方极所到,未可岁月还。
谓余昔同游,当得送以言。
噫佛与吾学,两分不相全。
今余与子遇,无异东西辕。
共憩中道间,邂逅相留连。
我驾志在远,子驱良亦遄。
吾终不尔从,尔终不回旋。
两各剧所勤,相远日益悬。
又出所为文,要我加量铨。
荧荧掇其英,晔晔粲满编。
惜哉不经师,如珠莫钻穿。
虽有可宝资,终以无用捐。
吾观古人书,盖亦不但然。
道德蔼於中,口实助使宣。
岂有拔其根,而望华可搴。
不知源所来,何用其流沿。
人材苟不长,得一且可专。
六经众子文,其治自足观。
身当圣人时,来学浩万千。
独颜才庶蔑,他固未可肩。
人有老於行,不闻可逃天。
子何不从此,去就异说挛。
弗思自解纵,又欲引世缠。
常观己论徒,耻出妻子前。
彼髠以为羞,尔以为忻懽。
生弃父母养,士得执以鞭。
彼为则遇刑,尔还自称贤。
羞恶所不存,尔说尚何先。
予欲收子身,解去子所牵。
浴以青冷波,佩以兰与荃。
相从中道驱,障塞异道偏。
爱之幸其听,不听诚可怜。

饯潘吴二察院去国五首

刘黻刘黻 〔宋代〕

涂碑共说台官去,局面还忧宰相来。
今古风多兴废事,只缘忠佞是胚胎。
© 2023 麓菍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