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明月皎夜光

佚名 佚名〔两汉〕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明亮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夜空,东边墙角下不时地传来蟋蟀的吟唱。
北斗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天上众多的星星是这样闪烁璀璨。
晶莹的露珠啊已沾满了地上的野草,时节流转转瞬间又是夏去秋来。
树枝间传来秋蝉断续的鸣叫,燕子啊不知又要飞往何方?
昔日与我携手同游的同门好友,已经举翅高飞腾达青云了。
可是他们一点也不念曾经的交情,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把我抛弃!
箕宿四星、斗宿六星都不能用来盛物斟酒,牵牛星也不能用来负轭拉车!
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样坚固,仔细想来炎凉世态虚名又有何用?

注释
皎夜光:犹言明夜光。
促织:蟋蟀的别名,一作“趣织”。
玉衡: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五星。北斗七星形似酌酒的斗:第一星至第四星成勺形,称斗魁;第五星至第七星成一条直线,称斗柄。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从地面上看去,斗星每月变一方位。古人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
孟冬:本指冬季的第一个月,此处指方位。玉衡星已经指向孟冬亥宫之方向——西北方,时已过夜半。
历历:逐个的意思,众星行列分明的样子。
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这里用引申义,急速、突然的意思。易:变换。
玄鸟:燕子。安适:往什么地方去?燕子是候鸟,春天北来,秋时南飞。这句是说天凉了,燕子又要飞往什么地方去了?
同门友:同在师门受学的朋友。
翮(hé):本义为羽毛中间的硬管,指禽鸟的尾羽或翼羽中那些大而硬的角质空心的羽轴。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这里泛指鸟的翅膀。据说善飞的鸟有六根健劲的羽茎,故曰“六翮”。
携手好:指共患难的友谊。
“弃我"句: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抛弃了我。
南箕(jī):箕宿四星,形似簸箕。
北有斗:斗宿六星,形似古代盛酒的斗。当箕斗并在南方时,箕在南而斗在北,因称南箕北斗。
牵牛:指牵牛星。轭:车辕前横木,牛拉车则负轭。“不负轭”是说不拉车。
良:的确。盘石:同“磐石”,特大石,用以象征坚定不移的感情。▲

赏析

  此诗开篇写道:“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在皎洁的月色光下,蟋蟀在低吟,并交织成一曲无比清切的夜之旋律。在此,诗人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环境,不但表现出环境的幽静,心境的凄然,而且也暗示了时间是很晚了,也就是下半夜时间。再看夜空,“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北斗横转,那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的斗柄(杓),正指向天象十二方位中的“孟冬”,闪烁的星辰,更如镶嵌天幕的明珠,把夜空辉映得一片璀璨。一切似乎都很美好,包括那披着一身月光漫步的诗人。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是根据斗星所指方位的变换来辨别节令的推移。据金克木先生解说,“孟冬”在这里指的不是初冬节令(因为下文明说还有“秋蝉”),而是指仲秋后半夜的某个时刻。此时此刻诗人还在月下踽踽步,说明诗人心神不宁,胸中缠绕着忧愁。

  诗人默默无语,在月光下徘徊。“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野草上已沾满晶莹的露珠,在月光下显得那样晶莹,寒气逼人,明显感觉到时节已经转换。诗人已经感觉到,深秋已在不知不觉中到来,时光之流驶,又是一年秋天到来了。当然,这里写了时间的快速流逝,也是在暗示时间不饶人,人也在一天天老去。怪不得往日的燕子(玄鸟)都不见了,原来已是秋雁南归的时节。这些燕子又将飞往哪里去呢?——“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这就是诗人在月下所发出的怅然问叹。这问叹似乎只对“玄鸟”而发,实际上,它又是诗人那充满失意的怅然自问。从下文可知,诗人之游宦京华已几经寒暑。而今草露蝉鸣、又经一秋,它们在诗人心上所勾起的,是流离客中的无限惆怅和凄怆。

  以上八句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适应着秋夜的清寂和诗人怅惘、失意之感,笔触运得轻轻的,色彩也一片渗白;没有大的音响,只有蟋蟀、秋蝉交鸣中偶发的、诗人那悠悠的叹息之声。当诗人一触及自身的伤痛时,情感便不免愤愤起来。诗人久滞客中,在夜半如此焦灼难眠,那是因为他曾经希望过、期待过,而今这希望和期待全破灭了。

  理想破灭,心烦意乱,夜不能寐。于是,诗人写道:“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这句是以鸟的展翅高飞比喻同门友的飞黄腾达。这在当初,无疑如一道灿烂的阳光,把诗人的前路照耀得五彩缓纷。他相信,“同门”好友将会从青云间垂下手来,提携自己一把;总有一天,他将能与友人一起比翼齐飞、邀游碧空。但事实却大大出乎诗人预料,昔日的同门之友,而今却成了相见不相认的陌路之人。他竟然在平步青云之际,把自己当作走路时的脚迹一样,留置身后而不屑一顾了。“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这毫不经意中运用的妙喻,不仅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了诗人那不谙世态炎凉的无比惊讶、悲愤和不平。

  至此全诗的主旨方才揭开,那在月光下徘徊的诗人,原来就是这样一位被同门好友所欺骗、所抛弃的落魄者。在他的背后,月光印出了静静的身影;而在头顶上空,依然是明珠般闪烁的“历历”众星。当诗人带着被抛弃的余愤怒仰望星空时,偏偏又瞥见了那名为“箕星”、“斗星”和“牵牛”的星座。诗人顿时生出一股无名的怨气,指点着这些星座大声责问起来:“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扼!”这里语出《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颠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车)”。诗人在此借用“南箕”“北斗”“牵牛”等星宿表现出了有虚名无实用,借此比喻朋友的有虚名无实用。失意落魄的诗人心中很是痛苦,夜不能寐,走出房间,仰望天空,看见星星,由此而想到“同门友”的淡漠,心中忧愤不已,苦闷无处发泄,就借此问问星星。其实,这里也暗示了诗人没有什么朋友,即使有,也是十分功利的、无情意的人。

  诗歌最后写道:“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想到当年友人怎样信誓旦旦,声称同门之谊的“坚如盘石”,可而今“同门”虚名犹存,“盘石”一样的友情也再没有了。诗人终于仰天长叹,以悲愤的感慨收束了全诗。这叹息和感慨,包含了诗人那被炎凉世态所欺骗、所愚弄的无比伤痛和悲哀。

  抒写这样的伤痛和悲哀,本来只用数语即可说尽。此诗却偏从秋夜之景写起,初看似与词旨全无关涉,其实均与后文的情感抒发脉络相连:月光笼盖悲情,为全诗敷上了凄清的底色;促织鸣于东壁,给幽寂增添了几多哀音;“玉衡指孟”点明夜半不眠之时辰,“众星何历历”暗伏箕、斗、牵牛之奇思;然后从草露、蝉鸣中,引出时光流驶之感,触动同门相弃之痛;眼看到了愤极“直落”、难以控驭的地步。这就是《明月皎夜光》写景抒愤上的妙处,那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创作背景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古诗十九首》的时代和作者向来是汉魏文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各种观点异彩纷呈。宇文所安认为中国早期诗歌是一个复制系统,找不到“古诗”早于建安时期的确凿证据。《明月皎夜光》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

简析

  《明月皎夜光》是一首文人五言诗。此诗前半部分从描述秋夜之景入笔,抒写诗人月下徘徊的哀伤之情;后半部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同门好友“一阔脸就变”的卑劣之态,同时又表露出其不谙世态炎凉的惊讶、悲愤和不平之情。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把失魂落魄的感叹、愤激、伤痛和悲哀,始终交织在一片星光、月色、螺蜂、蝉鸣之中。

佚名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猜您喜欢

三月二日紫牡丹

张明中张明中 〔宋代〕

见说西京有魏家,瑞云吹紫染芳华。
移将万里豪门贵,幻出千枝倾国葩。
新佩荷囊重渍色,更乘兰馥七香车。
倡花野蕊都销尽,来配姚黄得共夸。

娄东述怀寄示龙门上人玉山居士

邾经邾经 〔元代〕

寂寞娄东寺,经过岁暮时。后凋霜柏古,乱点石苔滋。

方外尊吾友,龙门得老琦。十年今几遇,早岁故相知。

震泽三江入,虹桥五色垂。水西春酒熟,花下晚尊移。

联句应题竹,留餐更折葵。那知俱是客,各以业为师。

莲社招呼费,茅堂出处卑。也驰支遁马,而向习家池。

何物讥臣朔,如人舞怪逵。遂令兄弟急,岂但友生疑。

落落情偏好,悠悠事莫期。参商天上路,萍梗海之涯。

向忆身犹白,前修道不缁。君攀狮子座,我把桂花枝。

吴子非无学,周胥亦有为。龙泉终再合,豹管未容窥。

泥滑双扶屐,灯明共弈棋。笑言方款合,交谊更坚持。

好客囊羞涩,捐人佩陆离。初筵俄列豆,屡舞竟扬觯。

醉揖都轻别,醒吟每重思。优哉聊复尔,舍此欲何之。

伐木鸣幽鸟,椷筒寄阿谁。玉山投美璞,珠水照摩尼。

为说饶清事,从游尽白眉。载观名胜集,多是故人诗。

自笑如张翰,何烦识项斯。江帆风去逆,林馆雨留迟。

紫研玄香润,纹窗棐几宜。翔鸾开粉纸,直发引乌丝。

燕坐书成癖,穷探字识奇。雄文《毛颖传》,小隶《武梁祠》。

韩柳文章在,云龙上下随。两家才并立,千喙语难追。

小子真狂简,前贤讵点嗤。百金宁取直,三绝且闻痴。

漫与非神品,居然奉令仪。异时倾孔盖,八字读曹碑。

回首高飞隼,行歌倒接䍦。剡溪归尽兴,泌水乐忘饥。

野阁延疏广,韦编拾散遗。儒冠傲轩冕,农耒力菑畬。

明月怀人远,长林鼓瑟悲。平常要久契,翻覆讶群儿。

愿把平生意,毋求小有疵。矢心同白水,披腹献丹墀。

把袂寒潮上,还家夜雪吹。上人逢顾恺,冯谢拙言词。

沁园春 寿县令代人作 花城允政,喜迎凫舄

沈禧沈禧 〔元代〕

。某幸托葭莩,敢祈松柏,贡南丰一瓣之香。遥陈善,赓宫三寿之语。**宾筵,敬录微词,用伸祝赞。伏惟电瞩,以表冰忱。某不胜拜贺之至快阁春边,石栏干外,东风晚情。有银潢公子,摩挲石刻,金华仙伯,主掌鸥盟。陶柳青新,潘桃红嫩,早有丰年笑语声。还知道,是街头父老,竞说升平。怪来云表长庚。与一道澄江月共明。但寿烟起处,千山天远,寿杯满处,千尺泉清。仁寿堂中,长生城内,早蹋金鳌背上行。明年准,望紫云楼上,一点台星。

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苏轼苏轼 〔宋代〕

老身倦马河堤永,踏尽黄榆绿槐影。
荒鸡号月未三更,客梦还家得俄倾。
归老江湖无岁月,未填沟壑犹朝请。
黄门殿中奏事罢,诏许来迎先出省。
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饷黄封兼赐茗。
远来无物可相赠,一味丰年说淮颍。

刘阮天台谣

王淮王淮 〔宋代〕

天台山,乃在钱塘之南,瓯越之间。
上有撑云挂日千丈高峰挺岌?,下有奔雷喷雪万仞深壑流
潺湲。
银河倒泻石梁滑,自非仙风道骨谁能攀。
紫芝吹香绿烟暖,碧桃影锁青霞闲。
是为上清玉平洞天府,楼阁十二神仙寰。
中有绰约两姝子,玉为肌肤花为颜。
壶里乾坤贮甲子,鼎中龙虎烧灵丹。
彼美刘阮郎,采药于此携倾筐。
幽寻远去不知极,遂使归路迷羊肠。
载饥载渴日云暮,欲进不进徒徬徨。
且攀桃实当饥粮,且掬涧泉为渴浆。
一瓢何处忽流出,知有人家居上方。
再涉一水盘一冈,可人正见双姝行。
双姝笑相迎,喜气回春阳。
问郎来何晚,邀郎归洞房。
先呼小玉排金门,推锁窗,水晶钩挂珊瑚帐,云母屏开玳
瑁床。
与郎夙世有缘契,愿郎结作双鸳鸯。
四邻仙客来相贺,手持七宝玻璃觞。
酌郎酒,劝郎尝,愿郎慎勿思故乡。
烧凤烛,坰龙香,五云绚烂流祥光。
青鸾歌,白鹤舞,金童吹箫玉女鼓。
胡麻饭,山羊脯,劝郎饱飡心勿苦。
尤云殢雨昏复晨,天家日月四时春。
翠禽何事苦饶隔,窗舌唤醒思归人。
郎思归心何切切,只为尘根难断绝。
留郎不住送郎行,袖罗掩面难为情。
携手行行出洞天,归寻旧迹都茫然。
但见崩城败郭惨淡照斜日,荒林故陇萧瑟凝寒烟。
甫欲询子孙,子孙已是七叶传。
甫欲询故人,故人枯骨消黄泉。
只道山中才半载,岂知世上成千年。
进无所依退无据,却忆仙家游乐处。
抚心惆怅欲往从,奈此万壑千峰隔云树。
仙姝有约不负人,到头毕竟还相遇。
何人貌此仙家踪,缟素淅淅回灵风。
黄绢索我写新句,惜无健笔为形容。
举头遥望天台路,赤城霞气横天东。
神仙之说未必无,但恨凡胎俗骨难轻逢。

鸳鸯湖棹歌 之二十

朱彝尊朱彝尊 〔清代〕

徐园青李核何纤,未比僧庐味更甜。
听说西施曾一搯,至今颗颗爪痕添。

颂古二十首

释了一释了一 〔宋代〕

钟鼓未鸣先托钵,雪峰平地成饶舌。
当时一径入僧堂,且看岩头有何说。

和韵寄胡山甫

舒岳祥舒岳祥 〔宋代〕

乡心趋老重,见说买山成。
静坐性情淡,孤眠滋味清。
樵人时识面,禅客共知名。
山色元无垢,溪声自不平。
池荷应足制,山蓣想堪羹。
九日如今近,思君出峡行。

十一月十四夜听水斋同苏盦待月即送北行

陈宝琛陈宝琛 〔清代〕

树静泉枯谷气寒,灭灯不语对凭栏。断钟坠涧无寻处,佳月笼云恣赏难。

却向山中谋小集,试从别后忆今欢。戒坛潭柘何能忘,为渡浑河取次看。

初夏六首

方回方回 〔元代〕

霹雳疑天裂,滂沱剧海翻。
势来能许怒,事过了无痕。
朱已泥樱核,青还茁菲根。
晚晴听人说,溪涨近城门。
© 2023 麓菍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