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离肠宛转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远方的人啊,我思念不已,愁绪萦绕,无心打扮,即便妆饰也难以掩盖日渐消瘦的容颜。那双宿双飞、呢喃细语的燕子啊,你们是否能传达我对我郎君行踪的远近消息?
楼前细雨如丝,连绵不绝,绣有海棠图案的帘幕内也透进丝丝春寒。杜鹃声声哀鸣,仿佛在诉说春光的逝去,远望树梢之外,环绕的是无数青翠的山峦。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双调,八句,四十六字,上片四仄韵,下片三平韵。
离肠:离别的心情。
宛转:曲折,展转。
妆痕浅:既无心妆扮,妆痕也难掩瘦消面容。浅,即脂粉已褪色。
语燕:情语呢喃的燕子,一作“乳燕”。
消息知郎近远:“知郎近远消息”的倒装。
珊珊:本指玉佩声,这里形容风雨声。
海棠帘幕:绣有海棠花图案的帘幕。
杜宇:即杜鹃,相传为古蜀帝杜宇失国后精魂所化,在春夏之交,常彻夜不停啼鸣,其叫如说“不如归去”。▲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词人关心国家兴亡,关心百姓疾苦,在政治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此词大概是在金国被元人所逼得危在旦夕时所作,旨在借男女离情喻家国之感。

赏析

  此词以委婉细腻的笔触,描述女主人公的相思情,表现了她内心孤寂愁闷与期盼的复杂情感。上片前二句上句写她为离愁缠绕而焦灼缭乱的心态,下句写情郎远去后,她愁肠欲断,衣带渐宽,郎不归,无心思梳妆打扮,乃至颜色憔悴。接下二句写她登楼盼望音信,所见却是一对雏燕飞来飞去,呢喃娇啼,软语欢歌,自由嬉戏,这更触动女主人的孤苦心灵,更添孤独寂寞之情。下片写时当暮春,细雨潺潺,轻寒似秋,身处其境,倍觉凄凉满怀。其中,“小雨珊珊”和“帘幕轻寒”刻画了主人公心理的独特感受,映照出她心头郁积而难以排遣的孤单和离愁,景随情迁,雨声和帘幕本来的声响和色彩,在主人公的心理上都改变了原来的质态,加重了主人公的愁苦。末二句杜鹃声中春去,春光不再,行人未归;收尾凭窗远望,“树头无数青山”,正所谓“行人更在青山外”。

  这首词在艺术上有三大特色。

  首先是观察点的选择运用。词的开头两句,交代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点明相思题旨。读者可以看到孤独寂寞的女主人公,慵倦无聊,形容憔悴。接着下的描写,全以女主人公为观察点,用电影术语说就是“主观镜头”。下片由室内转向室外,隔着帘幕,看到珊珊的小雨,细细的雨丝,织成一片迷惘的愁绪。绣有海棠花图案的帘幕随风飘动。远处传来杜鹃的啼叫,循声望去,不见郎踪,只有平林外的一抹青山,笼罩在茫茫烟雨之中。这种主观的观察点,如同一根潜隐的情丝,把一个个意象连成一体,读者次第读来,会不自觉地移就主人公,更直接而深切地感受到主人公那孤独冷清的心理氛围。

  其次是即景传情。这首词除开头一句外,几乎全是写景。然而由于主观镜头的运用,以“我”观物,故景物皆着女主人公之情绪色彩。暮春微雨,孤独庭院,是婉约词的典型意境。一个年轻的女子,独处闺房,其心情是可想而知的。那成双的燕子飞来飞去,更衬托出她的孤独与凄凉。杜鹃是历来词人倾注情感最多的一种生灵,因为关于它有那美丽伤感的传说,因为它那悲切的啼叫,也因为它总是在花事凋零的暮春时节出现。词人利用这些积淀着特定情感的审美意象,使相思之情,见于言外。末尾两句使用了骈句,使词更为传神。

  最后是文心的细腻,这和所要表现的细腻的情思是相应的。女主人公因相思而消瘦,容光顿减,铅华盖不住黯然之色,故曰:“瘦觉妆痕浅。”听燕子呢喃而想问讯郎君行踪,正足以见出女子的一片痴情。结尾的“树头无数青山”一句,显然是楼上远眺之景。词人对空间的准确把握使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了全词的真切感。▲

简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在情郎远去后愁肠欲断至颜色憔悴,登楼盼望音信却更觉孤寂;下片写暮春时细雨潺潺而主人公在杜鹃声中凭窗远望的景象。全词情景交融,流畅柔婉,语言清丽,韵味隽永。全词先抒情,后写景,抒情则情中有景,写景则景中有情,通篇情景交融,流畅柔婉,语言清丽,韵味隽永。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您喜欢

赞达磨

释道颜释道颜 〔宋代〕

五乳峰前,九年冷坐。
孤风绝攀,名不敢涴。
断臂嗣芳,贱卖滞货。
螟蛉有子,负之蜾蠃。
即说呪曰:类我类我。

何夫子拜命元揆诗以趣装 其三

邝露邝露 〔明代〕

帝赉傍求复旧京,中台星正紫微营。九天素女云中侍,万国黄舆日下平。

棘水投纶苍兕啸,桐圭分土羽凰鸣。历阳沸井寻常见,唯问荥河几度清。

挽江惟志学佛坐解 其一

蓝智蓝智 〔明代〕

儒者推宗墨者师,何论削发与披缁。词场星斗声名远,心印虚空慧定随。

已见藜床安坐逝,长怀莲社失前期。生刍拟向门人哭,大笔谁书有道碑。

陈侍御道襄宅离夜遇雪得零字

黎民表黎民表 〔明代〕

把袂风尘日,燕歌且共听。客心寒易怆,离夜酒长醒。

蕉荔经持节,江湖感聚萍。黄金交谊少,垂白任飘零。

八月二十四日同审知登塔山用审知前载九日留

赵蕃赵蕃 〔宋代〕

郊原莽莽吹黄埃,余暑已去若复来。
昨宵一雨为苏洗,晓兴坐觉飞崔嵬。
平生诗盟有徐孺,笔力可挽狂澜回。
要明两眼费双脚,作计似我何疏哉。
兹游只欠王子在,见说归书一纸开。
追随正复听君乐,流浪如我空增哀。
吾邦此山颇高绝,泛菊况堪临季月。
要当相与一杯酒,只恐因之又成别。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樽前吟呈宋白小著

田锡田锡 〔宋代〕

三年多谢主人翁,杯酒相宽礼数丰。
唯惜时光如走马,懒询天道似张弓。
秋深街巷槐花雨,夜静厅堂苇箔风。
尽是无憀肠断处,都将分付醉乡中。

与三山相士林子和三绝

王炎王炎 〔宋代〕

年登八十更何为,手足支离视听衰。
自笑已如鸡失旦,不须苦说鹤知时。

刘屯田墓壮节亭

尤袤尤袤 〔宋代〕

西涧当年卜考槃,便於神武挂衣冠。
后生无复知前辈,故老犹能说长官。
三尺荒坟埋玉冷,百年壮节倚天寒。
表章赖有群贤力,推把生刍奠酒盘。

梅月为蚤虱所苦各赋二绝·蚤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稍出床敷上,忽逃衣缝中。
说文真有理,字汝曰跳虫。
© 2023 麓菍诗词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